2010年11月30日 星期二

99/12/1順承門導覽

  • 順承門敵樓前的城牆可以眺望馬公港景景點:順承門




  • 地址:澎湖縣馬公市中山路上




  • 地圖這是澎湖縣政府版本的馬公古蹟地圖,比較清楚









  • 介紹




  • 媽宮城為中國所建的最後一座城牆式防禦型古城,1885年中法戰爭,法軍洗劫後離去,清朝有感於澎湖防衛要塞之重要,1887年籌建媽宮城,至1897年竣工。媽宮城原有城門六座,分別為東、西、南、北、小西、小東等六個門,日據時期進行都市擴建,媽宮古城牆一一拆卸填海造地或做為港口海堤的石料,順承門與大西門成為唯一保存至今的古城遺址。




  • 媽宮城周長七八九丈二尺五寸,高一丈八尺,城厚二丈四尺,為臺灣城牆中最厚者,其平面略向扁的瓜形,東西長,南北短。古城環抱住馬公商業區,古城興建後清朝亦將文澳官署遷徙城內,媽宮正式成為政治、經濟與軍事統合的澎湖心臟地帶。




  • Enlarge
    順承門敵樓前的城牆可以眺望馬公港景



    •  
    • 順承門敵樓全景
      Enlarge
      順承門敵樓全景
    • 順承門為媽宮古城六個城樓中唯一有敵樓者,中國燕尾式斜頂敵樓古色古香保留至今,周遭古城牆幾經都市改建拆除,至今尚餘約700公尺的長度,順承門連接古城牆遺址、遷村後空盪的眷村篤行十村以及觀音亭園區,成為馬公市區內最清幽寂靜的一帶,不少當地人喜愛於此散步。
    • 玩法心得: 
      • 順承門附近環境清幽,往北走已經遷村的篤行十村小弄,接營區林蔭大道直達觀音亭,原本即人煙稀少,眷村遷村後更是顯得寂靜略顯寂寞,這一段路有澎湖人說它是情人步道,無論何時散步都會覺得怡然愜意!另外一條更資深的情人步道目前已經不對外開放,更老一輩的澎湖人對它印象會比較深,舊情人步道就是順承門沿海邊到金龍頭青年活動中心,民國70年代初期觀音亭青年活動中心落成,舊情人步道的金龍頭活動中心移交給軍方,舊情人步道也就漸漸被淡忘,板友可以參考這篇文章:http://0rz.tw/6f3AG
      • 請大家不要在順承門敵樓的牆壁或木柱上題字,什麼XXX我愛你,什麼XXX到此一遊,也不要在敵樓內尿尿,古蹟是用看的不是用摸的,更不是這樣破壞的!
      • 每日下午四點可以到順承門上遠眺馬公港台華輪出港的景致,順承門敵樓上是不錯的眺望馬公港地點
      • 順承門前方海岸有片小沙灘,沙子潔白細緻,為日治時期的日本陸軍碼頭,目前仍未對外開放,據老一輩的澎湖人說這片沙灘是觀音亭沙灘流失後累積出來的,觀音亭海域以前可是白沙灘不是現在的黑泥!
      • 篤行十村遷村後,順承門晚上更無人煙,為了安全,尤其是女孩子建議晚上不要獨自到順承門上賞夜景

    • 長一下知識
      • 媽宮城,媽祖廟的媽宮,及媽宮這個古地名,馬公是台灣唯一地名,古城名及信仰中心名稱合一的地方
      • 順城門簡介

  • 重建順城門記




  • 順城門拱門



















  • 拍攝:林秀芸
    解說:吳珮靖

    2010年11月2日 星期二

    10/27觀光休閒資料調查作業:澎湖生活博物館


















    澎湖生活博物館位於馬公市,博物館內主要以澎湖地區當地的居民生活歷史及文化發展為核心及其他像是海洋生態、農漁產業、宗教信仰、歲時節慶、民俗生活、聚落、工藝、詩詞文學等,藉由博物館的立體展示,讓遊客們可更進一步了解有關於澎湖在地。

    外觀


     







    澎壺-風如茶解說:
    澎湖-接風碗接風,香茹茶待客


    以縣民彩繪的碗做為裝飾














    一樓 澎湖生活內心世界-百人笑臉迎賓牆


    大廳,迎面而來的是一張張澎湖人的歡笑,讓人留下會心一笑,每個臉孔代表一份樂天知命的真性情,刻劃澎湖人的生活寫照。




    二樓 海島的生成-發現澎湖


     自二樓起,正式進入展示主要場域。穿越圓拱形的時光廊道,串連一段又一段的歷史軌跡,拼貼出澎湖的時代意義-史前的七美石器、將軍一號的水下發掘、明鄭時期的海洋貿易以及清朝時期的漢船貿易。循著木棧道的指引,一艘實體仿真的透西船 (1:1比例,長約十七公尺)正停靠港口,呈現早期碼頭生活情景。沿著透西船繼續前進,,一幅幅先民險渡黑水溝的移民畫面,刻劃出與天搏命的拓墾精神。另有媽宮歲月、軍事生活,民間信仰、歲時祭儀、農漁生活以及傳統音樂等展示主題,結合生態情境及影音,使展示內容更加生活化,如廟埕的涼傘手、本縣彩繪師傅黃友謙老師的彩繪作品(媽祖顯靈救難圖、玄天上帝神蹟圖)、澎湖蒙面、石滬模型、漁產加工等。所有展示更在澎湖居民的生活經驗參與下,使本展示內容更臻豐富、完善。








    一樓銜接二樓 進入圓拱形時空廊道












    有著海洋情境的玻璃地板 











    聚落












    1:1比例三帆大目透西船



     三樓 「家」和萬事興-澎湖厝,生活禮
     經歷一場又一場生活實境洗禮之後,來到三樓,一面澎湖古早厝展板牆正呈現澎湖厝的萬種風情與生命禮俗。映入眼前,是備料、起厝等種種相關物件,一塊瓦、一塊磚,結合就地取材的石料,打造澎湖古早厝,述說一段又一段的生成記憶。古早厝象徵家族精神、生活表現與倫理秩序等意涵,一磚一瓦皆是先民多年奮鬥的心血。三棟建築模型,呈現澎湖居住建築的演進,傳統合院式住宅、水泥瓦房以及二樓三國民住宅等分期,了解生活機能與使用空間的變化。來到屋內,認識婚禮、出生禮等生命禮俗文化;體會公媽廳、灶腳等生活情境。








    囍事洞房
    訂婚送人禮:喜餅(糕仔頭)、炸棗等。














    日常三餐吃





    冬至祭祖吃的
    前面右邊是鹹菜繭、左邊是甜菜繭;
    紅色白色的湯圓。
    後面是豬母狗:由右排到左排是
    元寶、雞;豬、魚、鴨;羊、牛;金瓜(多金、瓜迭綿延)。
    象徵六畜興旺、添丁進寶、年年有餘。








    清明節掃墓吃的










    結婚後送禮

    新娘子回門,女方做來分送男方親友吃的。



    丁香魚--夏天盛產期

    把它曬乾
    全年喝小酒、吃稀飯早餐最棒的物配;
    新鮮的、曬乾的用來煮青菜仔湯、小白菜湯都很爽口!






    七大展示主題:

    1. 海洋的澎湖 - 二樓
    2. 歷史風華 - 二樓
    3. 天佑吾土 - 二樓
    4. 澎湖人的民俗與生活 - 二樓
    5. 萬年富貴,瓜瓞綿綿 - 三樓
    6. 生活筆記 - 三樓
    7. 澎湖論壇 - 三樓






    管徵介紹:







    擷取故鄉-澎湖的各種傳統生活元素:
     
    *象徵澎湖人精神的縣花-「天人菊」(外為輪廓)
     
    *澎湖的「烈日」-(上半部花瓣構成太陽圖樣)
     
    *澎湖傳統「閩南
     
    *澎湖人自古以來靠海維生的工具-「漁船」(正視面)
     
    *與澎湖人息息相關的「海洋浪濤」

     式古厝馬背」
    整體構成敘述:
     
    「在炙熱的陽光下,居住在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興建的硓古石屋中,每日辛勤的駕著漁船,在白浪滔滔的大海中討生活,這就是如同天人菊般具有吃苦耐勞、克服逆境精神的澎湖人,最傳統的『生活』方式」
    潤餅也稱春捲。起源自春秋時代介之推的寒食節。介之推被晉文公燒死在棉山,後人以當天禁火吃生冷來紀念。
















     






    營業時間:

     
     @開館時間
      每週五至週三 上午十點至下午五點
     @休館時間
      每週四 

    門票收費標準:
     
     全票80元
     團體票60元
     優待票30元
     縣民團體票20元
     本縣學生優待票15元


    景點資訊:

     電話:(06)-9210405
     傳真:(06)-9210438
     地址:澎湖縣馬公市新生路327號
     
    資料來源:

     澎湖生活博物館 http://www.phlm.nat.gov.tw/index.php
     澎湖縣政府文化局 http://www.phhcc.gov.tw/03_theme/03_7.asp
     澎湖縣西瀛吟社 http://blog.udn.com/pccu927/3861078

    2010年10月12日 星期二

    景點介紹-台北 (林秀芸)

    台北市

    台北市是台灣最大的都市。也是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台北的整體發展相當活潑多元,充滿朝氣。建築形式相當豐富,現代的、古代的都有。因此,喜歡古蹟的,不可錯過大稻逞的迪化街、艋舺的龍山寺,可以欣賞老師傅們的精雕細鑿,匠心美塑。喜歡古物的,不可錯過五千年文化珍藏的寶庫--故宮博物院、歷史博物館。
    台北市得天獨厚近郊有個特殊的火山地形,現已設為陽明山國家公園,園區內林相複雜,自然資源豐富,動物方面有鳥類、蝴蝶等,植物方面有台灣水韭。山上登山步道綿密,前人為交易、採硫而開鑿的山路古道就有十數條,因此每到假日,公園內不管是七星山或是大屯山都有隊伍,舉辦登山健行活動,尤其到了春天花季,陽明山國家公園更是人山人海,看到滿山遍野杜鵑及櫻花。另一個特色為火山地形遺留下來的溫泉資源特別豐富,如北投。享受泡溫泉之樂,可舒放緊繃的筋骨,同時,紓解沉重的壓力。
    台北還有一個台灣最大的動物園,園內珍禽猛獸比比皆是,不僅可看到台灣本地國寶級的動物,如台灣黑熊,還可見到國外來的嬌客,如可愛的無尾熊、國王企鵝等。
    大百貨公司購物逛街如台北101購物中心、京華城、SOGO百貨,夜市小吃如士林、華西街、饒河街夜市,台北大眾運輸系統都能便捷與安全將你送達。讓你逍遙地吃喝玩樂,無論如何,台北市均值得你暢遊。




    台北縣
    台北縣是台灣最北的縣份,環繞整個臺北市,總面積達二千多平方公里,海岸線長達120餘公里,幅原遼闊,台北縣的東北、北部、西北部均臨海,縣內北海岸與東北角海岸擁有豐富的海景奇觀及海岸風光,每逢夏日,海上盡是弄潮張帆的人潮,整條綿延的山海線,銜接成台北人最鍾愛的黃金旅遊路線。
    南部則為中央山脈北端雪山山脈的支稜,山多溪谷多,為台北縣內陸地景的一大特色,也是重要的觀光資源。該縣風景名勝之多,為全台之冠,如著名的觀音山風景區、九份、淡水、東北角、野柳、板橋林家花園、鶯歌陶瓷、三峽古街等各類風景及名勝古蹟、風光特殊令人無不嚮往。
    這裡有名的特產如觀音山的綠竹筍、白沙灣的花生、沙崙的海瓜子、坪林的茶葉、鶯歌的陶瓷。更是此地獨有的好東西,您不能不到此一探其趣。

    • 圖片提供:觀光局提供
    • 資料提供機關:觀光局
    • 資料來源 :首頁 > 景點介紹 > 北台灣地區 >臺北縣
    • 陽明山國家公園
      陽明山國家公園位處台北盆地北緣,東起磺嘴山、五指山東側,西至向天山、面天山西麓,北迄竹子山、土地公嶺,南迨紗帽山南麓,面積約11,455公頃。行政區包括台北市士林、北投部份山區,及台北縣淡水、三芝、石門、金山、萬里等鄉鎮之山區;海拔高度自200公尺至1,120公尺。
      陽明山原名「草山」,泛指大屯山、七星山、紗帽山所圍繞的山谷地區。1984年(清光緒20年)建有「草山莊」隸屬淡水廳芝蘭堡;日據時期屬台北縣、台北市。第二次大戰結束後,於1949年成立「草山管理局」,1950年,則應地方人士建議,為紀念明代哲學大家王陽明,改名「陽明山管理局」。1968年台北市升格為院轄市時,本區部份劃入台北市北投區,「陽明山」一名沿用至今。
      陽明山國家公園之成立,係於1981年間,經國策顧問何應欽將軍之提議,責內政部研究推動,方於1985年正式公告實施陽明山國家公園計畫,並於同年9月16日及翌年3月13日先後成立國家公園管理處及警察隊,積極推展各項經營管理業務。
      陽明山國家公園因受緯度及海拔之影響,氣候分屬亞熱帶與溫帶氣候區,且季風型氣候頗為明顯,故陽明山四季風情優美。
      每年春季2至3月是陽明山公園傳統的花季,色彩繽紛的各種杜鵑與滿山遍野的緋寒櫻,一掃隆冬的陰霾、單調,而將大地粧點得分外動人。夏季在西南季風的吹拂下,午後時有雷降雨,霸雨過後,山區常可建欣賞到「虹橋跨出山谷」之景緻,雨後的陽明山更加亮麗耀眼。
      秋季來臨的十月份,有五節芒一片隨風搖曳的花海,為陽明山大屯山賞花的良機。隨著天轉涼,楓紅點綴枝頭,交織成一幅盛名遠播的「大屯秋色」;冬季時因受東北季風影響,陽明山區經常寒風細雨,低溫高濕,雲霧瀰漫,別具風貌;若遇強烈寒流來襲,七星山、竹子山、大屯山一帶偶可見白雪紛飛,成為瑞雪覆蓋的銀白世界。
      陽明山國家公園的動植物生態相當豐富,多樣的地形及繁茂的植被,提供了各種動物絕佳的覓食、活動和棲息場所,進而孕育了豐富的動物群聚,陽明山園區至少有哺乳動物18種、鳥類116種、兩棲類21種、爬蟲類40種、魚類22種、蝶類160種,以及其他昆蟲和無脊椎動物數千種。賞蝶也是陽明山國家公園的年度重頭戲,陽管處附近還有一條賞蝶步道。
      陽明山也是賞鳥好地方,區內除低海拔常見的粉紅鸚嘴、繡眼畫眉、竹雞和五色鳥等優勢鳥種外;還有少見的台灣藍鵲。每年4月至9月在冷水坑、小油坑,可觀賞到夏候鳥的家燕,牛背鷺與中杜鵑;秋季的10月及春季的3月,因為候鳥過境的關係,還可到到赤腹鶇及村鷚。
      以大屯火山群為主體的陽明山國家公園,是一處火山分佈區,地質構造多屬安山岩,外型特殊的錐狀或鐘狀火山體、爆裂口、火山口和火口湖,地質地形景觀頗為獨特。區內大油坑、小油坑和馬槽、大磺嘴等區還可以看到硫氣噴氣孔,區內也有多處溫泉區,仰德大道陽金公路上有很多知名溫泉旅館可以泡湯。
      • 地址:台北市北投區112陽明山竹子湖1-20號
      • 電話:(02)2861-3601
      • 傳真:(02)2861-1504
      • 電子郵件:ynp@ms1.hinet.net
      • 營業時間說明:遊客中心AM9:00~PM4:30(周一或假日隔日休館)
      • 交通:
      •    大眾運輸:搭台北市火車站公車217、216、218等公車,或在台北市公保大樓、中山北路沿線有皇家客運巴士可到。遊園公車一覽表:http://www.ymsnp.gov.tw/web/travel4a.aspx
      •    自行開車:從台北市或金山鄉走陽金公路,順仰德大道可道。(假日仰德大道管制自小客車,請改道中山北路、天母北路、行義路、紗帽路或東昇路,或承德路、大業路、新民街) 
      • 特色:生態之旅、健行登山、泡溫泉
      • 遊憩設施:步道、景觀設施、投幣式望遠鏡、動植物生態展示館、民俗文物、史蹟展示館、視聽室影片欣賞
      • 官方網址:http://www.ymsnp.gov.tw/
      • 圖片提供:觀光局提供
      • 資料提供機關:觀光局
      • 資料來源 :
        首頁 > 景點介紹 > 北台灣地區> 臺北市> 陽明山國家公園
      •  
       

    愛上老台北(林秀芸﹚

    愛上老台北 
    艋舺散步地圖
    Manga-A Stroll Around the Old Taipei

    艋舺電影帶來了台北萬華老城區的旅遊人氣,一波又一波的人潮湧入。這裡有北台灣昔日最繁榮的歷史痕跡,漫步其間,能感受到濃郁的台灣情,點點滴滴,讓人回味!



    Text/凱特莉 Photo/凱特莉.TPG
    著電影《艋舺》紅不讓的人氣,這一年來台北市萬華區的剝皮寮總是遊客滿滿,不分季節,隨時都有民眾專程前來朝聖這部電影拍攝之地。以前,「艋舺」之名是原住民平埔族口中的獨木舟聚集之地,在當時水路新店溪與大科崁溪交匯之處,多為泉州人來此開墾,台北第一條街道,就在貴陽街第一水門附近,也是台北最早發展的區域,一直到日治時期,日本將艋舺改成日語發音的「萬華」。
    (剝皮寮前常有民俗技藝活動,吸引外來遊客駐足圍觀。)
     走入電影人生般的剝皮寮
     艋舺知名地標之一「剝皮寮」的由來,是因當年期地理位置,相當適合從事樹皮加工,居民在此將取得的原木表皮剝去再運輸銷售,才使得[剝皮寮]的名聲不逕而走。現在所看見的剝皮寮老街,在都市不斷更新下還能保存下來,實屬的難得,其主要原因在老街早在日治時期就已被劃分為隔鄰老松國小的用地,才得以保存至今。目前剝皮寮老街在台北市政府的規劃下,作為「老街保存再利用計畫」之用,並成立「台北市鄉土教育中心」。由於剝皮寮老街保存了完整的清代街道風貌,紅色磚牆、拱型騎樓、雕花窗櫺,呈現出典雅的建築藝術,想探索早年台灣的歷史軌跡,來這兒準沒錯。
     現今的剝皮寮老街,因過去都市更新計畫所開闢的康定路、廣州街和昆明街,而截斷了老街原貌,位於南側的街屋轉向了廣州街,也築起新的牌樓,形成另一面的街屋立面,比較特別的是部份的建築經過改建後,所才用的建材與裝飾不盡相同,產生多元變化的外觀。整修過後的老街,刻意將昔日在此經營的商鋪重新複製,讓參觀者見識到西藥房、理髮店、飲食小吃店、米店、旅社、公共澡堂.......等,漫步其間,彷彿走入時光隧道,若不是見到身著現代服裝的遊客穿梭,還真以為自己就置身於那過往的年代。














    (在剝皮寮可找到過去老台北居民生活點滴)


     

    鑽小巷到舊市集去挖寶
     作為台北最熱鬧的老城區,市場是人群聚集商業交易最活絡之處。在艋舺,有個隱藏在巷弄中的老市場,依然保留了台灣傳統市場一攤接一攤、小販叫賣聲此起彼落的特色,這就是三水街內的「新富市場」。這個乍看之下不起眼的市場,卻是日本媒體雜誌上常推薦給觀光客去的台北旅遊點之一;或許這般傳統的市集,也正是台灣文化特色的典型代表。
     艋舺當地人總習慣叫新富市場為「東三水街市場」,市場主建築興於1921年代,比起全台灣第一座是內市場「西門市場」(西門町的紅樓)來得晚些,艋舺算是較晚開發的區域,市場主要販賣日常生鮮肉品蔬果等。由於新富市場的所在地,在日治時期被規劃為「新富町」,原屬於低漥沼澤地,之後填平規劃出市街道,蓋樓蓋市場。新富市場的動線也很特別,非棋盤式的布局,而以馬蹄形呈現,在台灣傳統市場中很罕見,目前市場內仍保有不少生鮮蔬果攤位,多了日用品、服飾等小店穿插其間,出了市場建築過街往捷運站方向,則又是另一番景象,一些二手貨隨意擺放地上叫賣,逛逛這個充滿朝氣蓬勃的市集吧!
     想要研究一下過去艋舺在日治時期的行政劃分,不妨繞到市場旁的「莽葛拾遺」。這是一家以樓仔厝為基地的二手書店,除了舊書、舊CD外,老闆也收購字畫與藝術品,有別於門外的熱鬧氣氛,店內一幅台北老地圖,依稀看出過去艋舺的榮景,不妨到此停留小憩,也許能找到許多不見的好書。

    (莽葛拾遺的氣氛吸引不少日本觀光客來此小憩)





    (華西街夜市是個國際觀光夜市,規劃整齊,是不少觀光客指定必遊的景點)



    (細覽艋舺老街的店鋪,不難感到一股濃濃的厝邊情)



    寺廟祈福逛青草巷找清涼
     在艋舺的開發史中,「艋舺龍山寺」、「祖師爺廟」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回朔200多年前,艋舺是台北盆地最早發展的區域,1738年龍山寺興建完成,道光、咸豐年間,因華西街北段距離碼頭很近,成為船夫、碼頭工人落腳之處,酒樓、商鋪等在此相繼開張,逐漸形成商圈,華西街、廣州街、西昌街、梧州街也逐漸發展出夜市的規模。
     艋舺龍山寺也被稱做萬華龍山寺,由泉州移民將福建晉江安海龍山寺觀世音菩薩分靈至台灣所興建,1945年歷經戰爭全毀,修復後被列為國家二級古蹟,因此寺廟結合了清代、日據與光復後的寺廟藝術表現,每年農曆正月15日至2月19日元宵佳節期間,都會有花燈展覽、平安燈等民俗傳統活動,是外國觀光客來台旅遊必訪之處。
     位於龍山寺左側的青草巷,在炎炎夏日中,顯得清良許多。過去,當地住民身體一有病痛時,往往會來龍山寺求藥籤,並順道到附近採購草藥,載著青草藥材的小販依著寺廟旁叫賣,逐漸成為青草藥市集。目前這條短短45公尺的小巷,各式各樣的青草藥就多達3、4百種,有的藥草鋪還保留過去龍山寺所記載的藥籤單。除了販賣各種青草藥,因應往來的民眾需求,有些店鋪和小販在夏季節,還會提供自家配方熬煮的青草茶,清涼退火;或冬季時推出養生滋補的茶飲,深受遊客的青睞,總是叫上一杯,邊喝邊逛。

    廟口傳世美食的老味道
     在艋舺電影中所指的廟口,即是已建寺200多年的「清水巖祖師爺廟」,艋舺安西移民為了祈求國泰民安,將安溪人守護神「清水祖師」,自元及湖內鄉清水本巖分靈移此奉祀。過去香客總是祭拜祖師爺之後,在廟口附近打打牙祭,因此這一代聚集了不少小吃店,如今傳承好幾代的老店不在少數,連在地人都推薦的美食小吃,還真不少,周記肉粥店、原汁排骨大王、福州胡椒餅、石家割包、兩喜號魷魚羹、古早味甜品店.......等,隨意逛一圈,就是讓人停不了嘴,吃得幸福滿滿可歸。
     艋舺,一個台北老城區,漫步在老街中,可感受到昔日台灣居民生活的點點滴滴,還能到市集挖寶,又可一路吃吃喝喝,一趟台北輕旅行,就是如此滿足又充實。

    










    (位於華西街巷弄得山園旅社,是過去萬華最盛華時期的觀光旅社)


    ----------------------------------------------------
    參考頁數:32.33.34.36.38